2025年驚蟄是2025年3月5日,農歷2025年二月初六,星期三。驚蟄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。斗指丁,太陽到達黃經345°,于公歷3月5-6日交節。
驚蟄反映著自然界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萌發、生長的狀態。時至驚蟄,陽氣上升、氣溫回暖、春雷乍動、雨水增多,萬物生機盎然。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,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,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自然節令的反映。
“蟄”,指“藏伏”,昆蟲入冬藏伏土中;“驚”指“驚醒”,天上的春雷驚醒蟄蟲。所謂“春雷驚百蟲”,是指驚蟄時節,春雷始鳴,驚醒蟄伏于地下越冬的蟄蟲。在古時驚蟄當日,一些地方人們有用清香、艾草,熏家中四角,以香味驅趕“蛇蟲蚊鼠”和霉味,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驚蟄打小人驅趕霉運習俗。此外還有“蒙鼓皮”“吃梨”“祭白虎化解是非”等習俗。
驚蟄節氣的標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動、萬物生機盎然。從中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,由于南北跨度大,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。“驚蟄始雷”僅與中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。
驚蟄節氣的民俗有吃梨、蒙鼓皮、打小人、祭白虎、吃烙餅等。
1、吃梨
驚蟄節氣是氣候比較干燥,容易讓人感到口干舌燥,吃梨有助緩解。驚蟄吃梨,梨諧音“離”,寓意著和害蟲分離,遠離疾病。因此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風俗。
2、蒙鼓皮
驚蟄響雷是節氣的重要特征。驚蟄這天,天庭有雷神擊天鼓,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,順應天時,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。
3、打小人
驚蟄會平地一聲雷,會喚醒冬眠中的蛇蟲鼠蟻,家中的蟲蟻會應聲而起,四處覓食。所以驚蟄當日,人們會手持清香、艾草,熏家中四角,以香味驅趕蛇、蟲、蚊、鼠和霉味,慢慢的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,亦即“打小人”的前身。
4、祭白虎
據稱白虎為口舌之神,每年會在驚蟄這天出來覓食,開口傷人,所謂“祭白虎”,便是祭拜用繪制黃色黑斑紋的紙老虎,有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說法。
5、吃烙餅
吃烙餅是山東的習俗,在驚蟄的時候人們用糧食烙餅,祈禱今年的糧食可以豐收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