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strike id="sgs4s"></strike>
  • <fieldset id="sgs4s"><input id="sgs4s"></input></fieldset>
  • <ul id="sgs4s"></ul>
    首頁 > 姓名 > 百家姓大全
    中國姓氏:高氏
    • 姓氏起源
    • 姓氏名人

      高姓作為現代中國姓氏里的大姓,有著悠久的姓氏歷史。那么高姓的起源在哪里?高姓祖先又有著怎樣的遷徙流轉過程?現代中國的高姓人口數量和分布又是怎樣的呢?想了解高姓的你,趕快看看吧!

     

      高姓起源

      1、出自姜姓。相傳炎帝神農氏生于姜水,以姜為姓。炎帝17世孫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,受封呂侯,子孫因此亦以呂為氏。呂侯伯夷第37代孫姜尚,即姜太公,又名呂尚、呂望,輔佐周文王、武王滅商立周,受封于齊國。齊國傳至太公8世孫文公姜赤,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,稱公子高。高止9世孫高量為宋國司徒,高量10世孫高洪為東漢渤海郡守。渤海高氏由此發軔,繁衍不息,成為當今高姓族群中最龐大的一支。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隱、高瞻叔侄創立了漁陽高氏、遼東高氏, 另一支后裔高悝創立了廣陵高氏。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創立了京兆高氏。高氏五大望族有四支出自渤海高氏。因此,當今高氏子孫多數為渤海高氏后裔。

      2、另一支姜姓高氏。齊惠公姜元的有一子叫公子祁,字子高,其孫強取祖字為氏,名高強,其后亦為高氏。齊惠公為齊桓公之子,齊太公十三世孫。

      3、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。如魏時,鮮卑族有樓氏,后改高氏。十六國時,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稱為高陽氏后裔,遂改姓高,稱高云,其后裔有改復姓為單姓,稱高氏。高麗羽真氏,后有改高氏的。南北朝時,先后有元氏和徐氏改姓為高氏。北齊文宣帝姓高名祥,當時有元景安、元文遙本鮮卑族,隨漢姓元,因有功于北齊,高洋賜他們"高"姓;又北齊時重臣,高隆之,本姓徐,因其父與高歡交厚,遂改為高氏。 

      4、以“高”字開頭的兩個字的復姓,后有改單姓“高”為氏。譬如:高車氏、高堂氏、高陽氏、高陵氏等。

     

      高姓遷徙傳播

      春秋戰國時期,高氏主要活動在華北地區,其中一支在戰國后期,楚國滅越后,經吳越之地,進入楚國,最終到達海南。

      秦漢時期,高姓的足跡已經遍布于華北、陜甘寧以及中原地區。東漢末期是高姓的鼎盛時期,在山東地區形成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渤海高姓。

      西晉時,高姓主要向北和東北遷移。

      南北朝時,高姓因北齊的滅亡而被迫移民陜南和西蜀。

      在四世紀末和五世紀初以及五世紀末,中原人民為躲避戰亂,大規模遷徙日本群島,形成兩次日本史書稱之為“歸化人”赴日的高潮。主要禍根是由西晉后期的五胡亂華等,長期極其殘酷的民族仇殺使大陸漢族人不堪忍受,開始了向四周大規模遷徙的浪潮,主要是南遷江南,其次是由東北逃向朝鮮半島,南北兩路難民都有相當多的一部分最后去了日本。當年阿知王(劉姓)來日本的時,高姓有隨行者。

      隋唐時期,高姓主要的活動地仍在長江以北,但繼續向四川和江浙地區遷移。

      五代宋元時期,高姓大批移民于江南各地,尤其是江浙地區。

      明末清初高姓進入了臺灣。

     

      高姓人口數量及分布

      高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山東、河北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北部、湖北東部、甘肅西部、東北三省、內蒙古東部,每平方公里的高姓人口達到2.7人以上,尤其在山東中部的地區高達6.4人。

      高姓分布密度表明:密度最高的(2.7萬人以上/平方公里)地區占國土面積的18.1%,高姓人口大約641萬;0.9-2.7萬人/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42.2%,高姓人口大約719萬;不足0.9萬人/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39.7%,高姓人口大約92萬。

      高姓分布很廣,但不均衡。高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表明:高姓在華北、東北、西北地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,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達最高,在1.2%以上,尤其在甘肅河西走廊、山東中部、陜晉北部、黑龍江東北,在1.8%以上,有的達到3.6%以上,這部分高比例的地區的覆蓋面積約占了中國總面積的29.2%;在四川、重慶東部巫山,奉節、湖北大部及利川、湖南北部、江西、浙江、福 建、臺灣、廣東東部、青海東部、新疆西北,高姓頻率在0.6%-1.2%,其覆蓋面積約占了中國總面積的30.5%;其他廣大地區,高姓頻率不足0.6%,其覆蓋面積約占了中國總面積的40.3%。

     

      想知道高姓知名的先祖有誰?以及其它姓氏更多的知識?一切答案盡在紫微黃歷網【百家姓大全】!